cb400x日本参数?
CB400日本的参数和国内在售的参数一致,发动机都是泰国产,具体参数如下:
1、马力:53ps/11000rpm;
2、扭矩:3.9kg/m/9500rpm;
3、刹车盘:前296mm,后240mm;
4、长宽高:2.085×0.740×1.080米;
5、轮胎:前110/70-17,后140/70-17;
6、最小转弯半径:2.6米;
7、排量:399CC;
8、缸径行程:55.0×42.0。
日本在二战期间建造了恐怖的伊400型潜艇,如果多建造一些,能否打败美国的航母海军?
从历史角度分析:存在即合理
伊400型潜艇的出现是符合当时战争局势发展的,不可否认的是,战争能最快的催生军事装备的演化。
伊400型潜艇是二战中出现的异型装备,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在工业和兵器技术上远远落后于美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只能说明真的是完了一步,可能不止一步,日军一共完成建造了三艘,设计建造了四艘。
伊400,1943年 1月18日 呉工厂开工,1944年 1月18日 下水 12月30日 竣工。从这个角度看,当时日本的已经处于战争的被动阶段,即使已经研制出克敌制胜的武器,也不是扭转战争局势的救命稻草。
如果进行多建造,时间上已经是不允许,要知道,第一艘的建造时间已经离战争结束还有一年,想要大规模建造已经没有了容身之处。
在当时中途岛海战后,日本损失4艘主力航母,300多架战机。日均加大了对航母的建造速度,其中信浓号是世界上最大的航母,在还没有完全竣工的情况下,仓促服役。可是无力回天,在驶出港口不到17小时,信浓号就被美军的潜艇发现,并击沉。
历史的车轮会不断的前进,也会留下烙印。
二战时期,日本经过研究发现面对日益强大美国海军,要想使用正规海战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最有可能悄无声息的穿过美国封锁线,避免与美国海军正面交锋,直击美国本土的武器就只有潜艇!
早在20年代末期日本海军就开始对潜艇携带飞机作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1942年11月,从潜艇上起飞的一架E14Y1型侦察机,飞临美国西海岸俄勒冈州的森林,投掷了两颗小型***,受到这次偷袭成功的鼓舞,日本准备再设计制造一种航程更远,能够携带轰炸机远洋航行,攻击巴拿马运河和美国东海岸的大型潜艇,这就是后来的伊400型潜艇。
1943年1月18日,伊-400号在吴海军工厂开工建造。该潜艇长122米,宽12米,满载排水量6560吨,最大乘员220 人。艇上安装4台7700马力柴油机和2台1764千瓦电动机。设计最高航速水上20节,水下7节,14节航速下能够航行37500海里,最大下潜深度也达到了100米。
这对于曾经制订攻击美国本土的作战计划来说完全没有问题,这样大的尺寸也是60年代战略核潜艇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常规潜艇,其携带的燃料足够航行地球一圈半,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持续作战四个月以上。
作为一种超大型潜艇,该艇主舰体***用横向双筒结构,很像一副眼镜,为保障艇内***库和巨大燃料箱安全而专门设计。
伊-400艇首有两个鱼雷舱,安装有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鱼雷20枚,
尾部则配有一门140毫米单装火炮,艇体表面还分布10门25毫米高***。
甲板上设计有一个35米长,直径3.7米的密封机库,里面可以容纳3架折叠起来的爱知M6A1“晴岚”式水上飞机。
作为这种大型潜艇的主要武器,伊400潜艇上的“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全长11.6米,翼展12.3米,空重3362公斤,最大起飞重量4900公斤。在3000米的高度上最大平飞速度可达575千米/小时,最大升限9600米,航程1200公里。
战时这些水上飞机会从液压舱门里拖曳出来,在前甲板上组装好,加油挂弹,最后用前甲板一部26米长的蒸汽弹射器发射升空。任务完成后,飞机会降落在潜艇附近的海面上,用艇上的大马力吊车回收入库。如果丢弃浮筒,“晴岚”还可挂载附加油箱和***,执行无法返回和回收的“神风”特攻***式任务。
除了轰炸机的机库之外,在机库下方右舷内外两层壳体间有一个特殊的工作舱室用于检修测试飞机发动机,旁边是机载***库,可储存4条航空鱼雷、15枚***以及航炮用的炮弹。
另外,防止美国海军水面舰艇和舰载级的搜索,伊-400型还装有日本的早期预警雷达、柴油机通气管工作装置和雷达信号探测器,舰桥上还安有特大型的双筒潜望镜。为了支持长达四个月的远洋作战,食物和补给品被塞进潜艇的每一个角落,狭窄的过道上也摆着食品箱,人只能弯着腰走在上面。
为这个丧心病狂的大杀器,制订第一个作战***的是日本联合舰队代理司令小泽治三郎,称为PX行动,当时***出动10架艇载机,对美国西海岸及太平洋上一些人口稠密的岛屿投掷731细菌部队研制的细菌武器,包括鼠疫和黑死病等等。
但这一想法并未实现,被以“此举会将自己推向全人类的对立面”为由终止。最终日军将伊-400的任务改为袭击巴拿马运河的船闸,以阻止美国海军的两洋调动。只是***还未开始,日本已濒临战败的边缘。
在1945年7月23日,伊-400和伊-401号启程仅半个多月后,日本即告投降。伊-400、伊-401连同在吴港的伊-402号一起做了美军的俘虏,在里里外外被研究一遍后,为了防止该潜艇技术落入苏联手中,直接在夏威夷海岸毁掉了。
受到伊400型潜艇的启发,1959年美国服役了第一艘发射弹道导弹的潜艇““乔治·华盛顿”号”,至此美国海军全面进入了战略核潜艇时代。
二战期间日本的潜艇部队成绩几乎是乏善可陈,最出名的战绩也就是击沉了中途岛海战中受了重伤返回的约克城号!击沉运输船和战舰的数量和吨位远远不是盟友德国和战绩被掩盖了光芒的对手美国潜艇部队的对手
当然不可能打败美国。下面讲为什么。
伊400型潜艇老实说我挺喜欢的,看了下技术指标,这个完全不是潜艇啊,明明是水下飞机母舰啊!
让我想起《全金属狂潮》中“强袭扬陆潜水舰”丹奴之子母舰了。。。其用途其实很象。
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日本人在二战中制造的这款潜艇到底有多厉害。
以下内容搬运自百度百科。如果你看过可以跳过:
伊400型潜艇,是日本在二战时期制造的一款“黑科技”武器,是二战时期最大的也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核动力潜艇建成前最大的潜艇。伊400所携带的燃料足以绕地球航行一圈半,可装载3架晴岚强击机并可使其迅速投入战斗。
原***打算造18艘的伊-400型潜艇,每艘搭载3架水上飞机。战争期间日本原材料和劳动力严重匮乏,最终勉强完成三艘,另外两艘尚未建成日本便已投降。
伊-400潜艇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制造主要不是为了对付美国海军的,这从它的作战目标选择也可以看出来,它最早的目标是”用10架艇载机对美国西海岸及太平洋上一些人口稠密的岛屿投掷细菌武器。“
然后是”轰炸旧金山、巴拿马、华盛顿或纽约等城市。其中出动艇载机炸毁巴拿马运河的***最终被***用,这将使美国海军数月内无法通过该运河输送兵力“。
也就是说,伊400潜艇,是用来攻击美国本土的”战略武器“。其实用途和二战德国夭折的 用于攻击美国本土的远程轰炸机Me-264***,是一样的。
对二战中的日本和德国来说,最头疼的一点就是美国有着太平洋和大西洋保护,使得日本和德国的优势陆军无法轻易抵达,只要无法攻击美国本土,等到美国的工厂转为战时状态以后,无论日本和德国如何善战,都无法改变失败的命运。
到1945年,美国的军工产业已经可以做到每天下水一艘新船,每5分钟制造一架战斗机的程度,这远远超过了日本德国每天摧毁的美国船和战机的数量。
所以日本人也想到,只有直接攻击美国本土,才能逼迫美国谈和,而要跨越遥远的太平洋,水面舰艇恐怕越不过太平洋中线就完蛋了,于是只有派潜水母舰偷偷潜到美国海岸,再用水上飞机来攻击。
但实际上哪怕日本如愿把伊拉400潜艇 按原定***造出来,18艘全满,实际也改变不了结局。
我们看看,伊拉400上搭载的“晴岚”强击机是专门为搭载于潜艇上而开发的机种,可携带800公斤*** 或 17.71英寸(450mm)直径的空投鱼雷。
3架一起出动的话,就是携带2400公斤***。等于说每架伊拉400潜艇一次最多给美国人造成这么大伤害。
那反过来,看看美国轰炸日本本土,用的是什么武器?
1945年3月9日夜间,美军 334架B一29从关岛直扑东京,实行轮番地毯式轰炸,投下2000余吨***,市中心41平方公里被夷为平地,26.7万幢建筑物付之一炬,共炸死烧死83793人(实际死亡可能超过9万人),超过1923年9月1日东京大地震的死亡数(7.3万人);另有10万人被烧成重伤,100万人无家可归。
这就是著名的东京大空袭。
每架B-29能携带9000公斤的***!相当于日本的晴岚”强击机的破坏力的11倍以上!而美军能在一次空袭中出动这样的B29轰炸机------334架!
日本费尽心机,造成来的水下攻击母舰伊拉400潜艇,哪怕18艘全部造满,能给美国本土造成的伤害,也只有美军轰炸的1/100不到!
这还怎么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