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斋都怎么装饰?
古人生活条件简陋,古代书斋装饰,一般是在书斋内摆一大书案画案,案上放置砚台,斑竹笔筒,铜石镇纸具,瓷瓶插花;墙上挂有书画幅;另外放置一床榻,床下放凳子,有床头柜,柜上摆设古铜花尊,或摆放瓷瓶,瓶中大多也插有花!
古书斋为了喧染氛围,斋室一般又常备有瓷器,熏香,茶茗!
瓷器因朴素清雅,温润如玉,与文人品质极相符,为文人雅士玩之不倦之物!
薰香,文人在书斋室内读书时,把薰香作为一种优雅情致;文人视久放不腐的香是: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之物;并把香当作书斋中,伴读的静中之友!
茶茗,文人崇茶、嗜茶情结浓厚。茶兴于盛唐时期,盛于宋时代;饮茶,茶茗器具,同样为书斋内常备的之品,并视之为清玩之物!
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画堂外,竹映风窗数枝斜,书斋内,龙井珠兰香味腾。文人在雅致的书斋内,或独坐品读,或广邀文人雅士,或邀坐客,同读同赏同闻,满斋书香之气!
点茶、挂画、梵香、插花为书斋“四艺”,古代文人们,身处书斋,坐于案前,手棒一书,或赋诗作画;心念四方,神游天外,不亦乐乎;无数文人雅士无不热衷于此道!
谢谢!
谢谢邀请;古代读书人的书斋装饰,应该是比较个性化的。由于书斋主人的身份不同,书斋装饰也有简陋小巧玲珑的、也有富丽堂皇的、有淡雅朴素的、也有古色古香、浓墨重彩的。书斋一般会建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而且周围的环境比较幽静,书斋内的采光条件比较讲究,而且会配备一些防火、防盗的措施,也会***取一些书籍防蛀的办法,因为古人的书籍字画都是弥足珍贵的,书斋内的各种书籍资料,如何最好的加以保护,是古代读书人最为优先的考虑。
遍观世界历史,大约没有一个国家,像我国古代文人这样重视书斋。
西方作家的书房,大多数像个图书馆。当然,也有一些比较惨的——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有张桌子就能凑合。但不管怎样,书房的功能性最重要,要么方便读、要么方便写,对他们来说,书房基本上属于一件生产力工具。
然而,在中国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书斋不仅仅是一个起居、阅读的空间,还与士大夫们“功成身退”、“独善其身”的隐逸遁世思想密不可分。在明清文人的价值观里,“***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特牛的境界,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向陶渊明一样硬气,不把五斗米当回事儿,因此,大多数文人便在书斋上下功夫,或入山林、或起高楼,总而言之,要和世俗世界拉开距离——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代文人热衷于书斋,大约与现代的中年男人下班回家时,总要在车里抽根烟、发会呆的行为颇为相似。
正因为如此,在书斋的装饰上,明清文人大多不求豪华,反而以简陋为乐。明末藏书家祁彪佳,三代为官,家境殷实,还曾经修建过私人园林,但他的书斋却“一仍简陋,然亦可啸可歌,可偃仰栖息也已”(《祁彪佳集》)。明代大儒归有光说:“非独不困于穷,而直以穷为娱”(《震川先生集》),他所建的“项脊轩”,“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在简陋这一方面,简直是个中翘楚。
但必须要说明的是,明清文人所认为的简陋,与现代人所理解的简陋并不是一回事。
现代人一说起简陋,大概会本能地想到毛坯房的样子。而明清文人所说的简陋,只不过是没有雕梁画栋、金银细软而已,不仅如此,要拥有一座够***的书斋,有三类装饰是绝不能忽略的。
其一为古物。
明清文人中,尚古风气极浓。明代养生学家、藏书家高濂在其所著的《遵生八笺》中,曾经对当时的文人书斋有过详细的描述,其***别提到了“古砚”、“旧古铜水注”、“旧窑笔洗”、“古琴”等等,几乎所有的文房物品,都脱不了一个“古”字。可以这么说,明清时期,书斋里要是没几件古董,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其二为书画。
明清文人擅长书画者众多,因此,古代名家的法帖、画作,也是文人书斋中必不可少的。一来方便学习临摹,二来在招待客人时,书画品鉴,也是重要的话题之一。
但是,书斋中所悬挂的画作也是有讲究的。前文说过,书斋具有隐逸属性,因此,能够悬挂在书斋中的画,首选山水、其次花草,诸如鸟兽、人物、仕女之类的画作,那是绝对不可以上墙的——试想,一座书斋,墙上挂上一副《清明上河图》,满眼望去,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市井烟火气扑面而来,这还隐居个什么劲?不如去逛街。
其三为书籍。
既然是书斋,书自然是不可少的。在明清时期,特别是自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以降,由于“乾嘉学派”的兴起,大批文人将考据学作为毕生事业,由此引得古籍善本也随之大行其道,“图书文籍,插架琳琅,登其室者,如入万花谷中”(《履园从话》),成为了清代书斋的一大特色。
除了室内装饰之外,明清文人对于书斋之外的装饰也非常重视。归有光的项脊轩,“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张岱在其“梅花书屋”之外,种满了西番莲、山茶、海棠花等花草,还专门移来“太湖石峰”,俨然一座微型园林(《陶庵梦忆》)。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书斋的装饰,起于文人的隐逸情结,通过室内、室外的装饰布置,展现了我国古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书斋内、书斋外和文人本身三者的融合,也由此形成了我国古代独特的书斋文化。
古代装修叫什么?
宋、明、清时代叫“木作”,因为中国古代的建筑多是以木结构为主体。
比木作装修早一点的还是帐幅装修,这一点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我国古代装修比较突出功能作用。我们常常在古装电视电影中就能看到人们用织物挂在墙壁上或者悬在顶梁上,诸君可能都看过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中秦始皇在帷幔中遭遇刺客行刺的场景,如果将这些围布去除,那么室内也就只是“家徒四壁”了。
古代没有专职负责室内的装修的这个行业,从官方来看只有工部,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门。负责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负责监督工程的质量的叫监工,类似现在的监理。而负责做具体做事的则统称为匠人。
房子装修在古代叫修缮。
古代卧室一般叫:寝室、卧房、内室、睡房 未婚女子的卧室称为闺房 卧室(拼音:wò shì), 卧室的相册 (20张) 又被称作卧房、睡房,分为主卧和次卧,是供人在其内睡觉、休息或进行性活动的房间。卧房不一定有床,不过至少有可供人躺卧之处。
中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遗址出现在何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岩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是我国南方典型的洞穴类型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18.5万年至3万年,被视为“闽人之源”。
其中,船帆洞挖掘出距今约4万年、面积达120平方米的人工石铺地面。古人类可能是为应对洞中潮湿环境的这个发明创造,堪称中国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
古代装修叫什么?
古代装修叫做古建装饰,古建装饰是指在古建筑中进行装饰装修,并且要符合古建筑的特有风格。
古代建筑和现在的建筑有不同的特征,装修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装修材料要求更多地***用原料,工艺也需要符合当时的风格。
此外,古建装饰也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建筑装饰中。
古建装饰的发展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它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古代家具装饰纹样的变化?
明清古家具在装饰手法及纹饰上存在着时代的差别。
一般说来,明式家具以精致但不淫巧,质朴而不粗俗,厚实却不沉滞见长,它特有的美学个性和艺术范式也鲜明地体现在纹饰图案上。装饰以素面为主,局部饰以小面积漆雕或透雕,以繁衬简,朴素而不俭,精美而不繁缉。